新闻中心

铁矿石港口库存下降支撑价格上行,铁矿石港口库存日均疏港量

2025-10-14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库存"水位线"告急黑色系商品警报拉响

7月首个交易周,全国45个主要港口铁矿石库存骤降至1.12亿吨,较去年同期锐减23.4%。日照港堆场负责人张伟指着空置率达40%的C区堆场说:"去年这时候堆场爆满,卡车排队三天才能卸货,现在每天到港量还不及出库量。"这种戏剧性转变正从青岛港蔓延到曹妃甸,黑色产业链的"蓄水池"正以日均60万吨的速度蒸发。

深层数据揭示更严峻现实:当前库存周转天数已压缩至28天,较五年均值缩短40%。必和必拓最新船运数据显示,6月发往中国的高品矿环比下降12%,而印度矿到港量因关税政策腰斩。与此国内247家钢厂高炉开工率却逆势攀升至84.6%,日均铁水产量站稳240万吨高位,供需剪刀差正以每月500万吨规模持续扩大。

市场敏锐捕捉到这种失衡。新加坡铁矿石掉期合约单周暴涨14%,创2023年以来最大涨幅。某私募基金交易总监透露:"现在做多铁矿就像在电梯里做俯卧撑——趋势给力。"期货市场未平仓合约激增32%,显示多空博弈进入白热化阶段。但某国有钢企采购部长王立军提醒:"这波行情不同以往,库存下降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,而是全球供应链重构的显性表现。

"

价格传导链上的蝴蝶效应

当港口库存跌破警戒线,产业链各环节开始上演"多米诺效应"。唐山某中型轧钢厂老板算了一笔账:当前铁矿到厂成本较年初上涨38%,但螺纹钢现货涨幅仅19%,利润空间被压缩至每吨不足200元。"现在生产线就像开着的法拉利跑滴滴,跑得越多亏得越狠。"这种困境正迫使20%的调坯轧材企业选择检修减产。

下游传导受阻倒逼上游变革。某大型贸易商开始将低品矿与球团矿按3:1比例混配,创造出性价比更高的"特制矿",这种创新方案使钢厂吨钢成本下降80元。期货市场也涌现新玩法,某机构推出"库存+期权"组合套保方案,帮助钢企在价格波动中锁定3000万元利润。

数字化手段正在改写游戏规则。某港口推出的区块链库存管理系统,使货权转移效率提升70%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国内某钢铁电商平台通过AI算法,成功预测未来三个月库存变化曲线,其误差率控制在5%以内。这些创新犹如给传统行业装上"涡轮增压",正在重塑黑色系商品的定价逻辑。

面对持续收紧的库存困局,某券商首席分析师指出:"这不是周期性波动,而是结构性转折。"随着海外矿山投资周期见顶,国内废钢替代效应尚未形成规模,铁矿石市场的紧平衡状态可能持续18-24个月。对于敏锐的投资者而言,这场库存危机或许正孕育着十年一遇的布局良机。

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