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
欧洲经济疲软拖累原油需求前景,欧洲石油紧缺

2025-09-28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制造业寒冬下的需求塌方

2023年第三季度,德国工业产出环比下降1.4%的警报声中,莱茵河畔的化工巨头巴斯夫悄然将年度原油采购量削减了12%。这个缩影背后,是整个欧洲大陆正在上演的能源消费结构性变革。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,欧元区19国工业用油需求较疫情前水平已萎缩18%,运输领域柴油消费量更是出现2008年以来最大年度降幅。

在西班牙巴塞罗那港,30万吨级油轮的平均滞港时间从2021年的3天延长至7天,码头储油罐周转率下降至65%的历史低位。这种物理层面的滞销现象,折射出欧洲经济引擎失速对原油市场的深度冲击。意大利能源部长在近期闭门会议上透露,亚平宁半岛的炼油厂开工率已跌破72%的警戒线,多家百年老厂正考虑永久性关停部分装置。

能源转型政策的加速推进正在重塑需求曲线。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(CBAM)实施首月,钢铁、水泥等八大高耗能行业综合用油量骤降9.3%。挪威国家石油公司的研究报告显示,每增加1%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,就会挤压0.7%的发电用燃料油需求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欧洲车企电动化转型导致车用润滑油需求出现断崖式下跌——2023年前三季度同比降幅达14%,这个曾被视作"刚需"的市场正在快速蒸发。

全球能源版图的重构博弈

面对欧洲需求塌陷,沙特阿美突然宣布将销往西北欧的轻质原油官方售价下调1.5美元/桶,创下2021年以来最大单次降幅。这个看似常规的商业决策,实则揭开了全球原油贸易流向剧变的序幕。航运大数据显示,西非至欧洲航线VLCC油轮日租金暴跌42%,而中东至亚洲航线同期却上涨23%,这种罕见的背离现象暴露出全球能源动脉的重新布局。

俄罗斯乌拉尔原油在欧盟禁运令下改道东移,意外激活了印度古吉拉特邦的炼化产业集群。2023年1-10月,印度柴油出口量激增37%,其中60%转口销往欧洲市场,这种"曲线救国"的贸易模式正在改写全球成品油定价机制。与此美国二叠纪盆地的页岩油生产商抓住机遇,对欧柴油出口量同比增长210%,墨西哥湾沿岸的储油基地昼夜运转,上演着跨大西洋能源替代的资本盛宴。

在这场需求重构风暴中,新能源与传统能源的角力愈发白热化。德国商业银行能源分析师指出,欧洲每部署1GW海上风电,就会替代日均8万桶的发电用油需求。但地缘政治的黑天鹅仍在煽动翅膀——红海航运危机导致苏伊士运河原油运输量锐减40%,被迫绕行好望角的油轮日均增加17艘,这种物流成本的陡增正在制造新的价格断层。

当挪威JohanSverdrup油田传来减产检修的消息,布伦特原油期货在3小时内暴涨4%的剧烈波动,预示着这个寒冬的能源市场注定不会平静。

搜索